<i id="k0s95"><object id="k0s95"><progress id="k0s95"></progress></object></i>
<big id="k0s95"><listing id="k0s95"></listing></big>

    <nav id="k0s95"><listing id="k0s95"></listing></nav>
      1. <sub id="k0s95"></sub>
        科大人物
        當前位置: 首頁 > 科大人物 > 正文

        學到干事的真本領 練就成事的寬肩膀

        作者: 審核: 來源: 編輯:韓玉花   點擊: 日期:2022-06-01

        ——記高分子材料先進制造導學團隊

        記者 李粟

        近日,由汪傳生教授擔任主導師的高分子材料先進制造導學團隊,獲評山東省優秀研究生導學團隊。團隊由3名博導、6名碩導、3名實驗師、2名博士后、40余名碩博研究生組成,曾先后獲得山東省優秀教學團隊和優秀科研創新團隊,全國石油和化工行業優秀科研創新團隊等稱號。

        早已聽聞該團隊實力超群,但他們到底為何屢獲佳績?團隊成員有何過人之處?帶著這些疑問,記者走進了8名碩博研究生中間,聽他們分享平時與團隊師生相處的小故事。

        這8位同學,有的在我校從本科一直讀到博士,有的才剛來兩三年。但在他們的眼睛里,全都閃爍著自信的光彩;從他們的言語中,時刻流露出身為團隊一員的自豪感。與他們的交流雖然短暫,卻也足能窺見這個團隊長期保持優秀的些許“秘訣”。

        “在這里能學到搞好科研的真本事”

        團隊中的汪傳生、李利、尹鳳福、邊慧光、郭磊等老師都已在高分子材料先進制造領域深耕多年,有很高的學術造詣,自然對學生們也是高標準、嚴要求。博士三年級的常天浩表示,回憶碩士一年級剛開學后的第一次組會上,汪傳生老師反復強調“重復實驗”原則的場景,至今還歷歷在目。當時他這個“科研小白”第一次直觀感受到了課題組嚴謹治學的端正態度。

        “師從汪老師前,只知道他兩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是我們橡機行業的大咖,是泰山學者,是我們身邊令人敬仰的科學偶像。在一次次被汪老師指點后,在一次次與汪老師的探討交流中,才猛然發現,汪老師最讓人尊敬的是不斷研究學習以豐富學識的心態,是其做學問時嚴謹務實的態度,是其執著于橡膠行業問題而探索科研方案的責任擔當?!边@是2017屆碩士畢業生楊洪于在一篇回憶文章中寫下的話。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團隊老師們對于學生科研論文的要求,不僅體現在內容上要精益求精,發表的期刊也要瞄準頂尖。向SCI期刊投稿時,要求學生不考慮收取高額版面費的開源期刊,而要向高水平的閉源期刊多投稿。最近一年內,博士二年級學生韓德上就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了9篇SCI論文,其中1區2篇、2區2篇、3區5篇,得到國際同行評審專家的高度評價。

        科研工作中,老師們時刻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獨立思考能力,進入團隊的學生從碩士一年級開始就能參與課題和項目。老師安排了課題之后,從不直接指導學生每一步具體應當怎么實施,都是只給一個大方向,讓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去自主探索和思考。之后,通過定期的匯報與溝通,關注學生的科研進度,指出其中哪些問題需要改進,哪些做法值得肯定。經過這種鍛煉,學生們的創新思維和動手能力都有了明顯提升。

        碩士二年級學生高浩說:“我們做的項目中需要出圖紙,有一次我畫出圖紙后,師兄弟們也聚在一起討論修改了好多次。但當我信心滿滿地拿給李利老師時,她依然指出了多處錯誤,要求繼續修正。最后我把修改后的圖紙發給工廠,他們認為很專業,保證了項目的順利進行?!?/p>

        在實踐中提高學生們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讓學生長“真本事”,這也是團隊老師們長期堅持的原則。

        “我第一次寫發明專利時,其中有個裝置的設計,原本是簡單畫一下示意圖就可以了,但郭磊老師要求我把三維設計圖改了數十遍。他說不僅要符合設計原理,還要實現我們按圖加工出來后,就能得到一個真正可以應用的設備的目的?!贝T士二年級學生郭修瑞這樣說。

        “尹鳳福老師很重視培養學生的專利寫作能力,我們在讀研期間平均每個學生都有2項發明專利。有的學生碩士3年間的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三種專利共計獲批十余項?!贝T士三年級學生劉廣闊介紹說,兩個月前老師邀請2018屆畢業生閆磊跟在校生們進行了線上視頻交流,他在海爾研發中心工作近4年,共申請了百余項專利,正是得益于讀研期間在寫專利方面的鍛煉。

        多年來,團隊的老師們始終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有的畢業生走進高校和政府管理部門,還有很多人進入知名科研單位或橡膠企業工作。團隊先后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省部級教學成果獎近10項,省優秀博、碩士論文各1篇。

        問起學生們搞科研的初心,他們不約而同地提到汪老師常囑咐的這句話:“你們要珍惜求學的時光,學到干事的真本領,練就成事的寬肩膀,積極服務黨和國家的戰略需要,以實干擔當的精神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p>

        “老師們以身作則,促進我們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團隊的同學們平時個個都撲在科研上,但其他方面的發展也毫不落后。他們說,這與老師們的言傳身教密不可分。

        “從碩士一年級開始,老師們就經常鼓勵我們要積極入黨,經常組織政治學習,我們課題組的學生黨員人數是學院所有課題組當中最多的?!贝T士二年級學生邱健告訴記者,“團隊老師基本都是中共黨員,汪傳生老師更是已有40年黨齡的老黨員,常提醒我們要以優秀黨員的標準做人做事?!?/p>

        專業學習上,同學們的成績普遍在班里名列前茅,幾乎人人都有獎學金,每年還有團隊成員榮獲國家獎學金。學習和科研之外,老師們經常督促他們多鍛煉身體,在實驗室附近設置了乒乓球臺,疫情之前每年都會組織兩三次戶外運動類的比賽。例如從學校徒步往返五四廣場的健步行比賽、利用校內體育設施的引體向上比賽等等,時刻關注著學生的身心健康。

        在緊張的科研工作中,老師們還不忘穿插勞動教育。每逢雙周的周二下午,所有學生都要一塊兒打掃全部的實驗室。平時學生每次做實驗要先在群里預約,實驗結束后自己打掃衛生、整理儀器,弄好拍照上傳到群里等待驗收,共同維持實驗室的整潔。

        “郭磊老師平時經常跟我說要充分利用時間,不要把時間荒廢了。他自己絕對是以身作則,每天早上7點多就來到實驗室,晚上經常走得比我們還晚?!贝T士二年級學生郝寬發說,“碩士一年級剛入學,老師就告訴我,選定了一個主攻的方向,就要努力深入進去,只有把基礎打牢,以后才能在這條路上走得更遠更好。老師總是強調,不管做人還是做事,都要腳踏實地?!_踏實地’這四個字,我想會影響我一輩子?!?/p>

        周末和寒暑假也忙著在學校搞科研,長年跟黑乎乎的橡膠打交道,是團隊成員們生活的常態。他們在每天平淡的生活中默默發揚著“吃苦耐勞、堅韌不拔,樸實無華、甘于奉獻,同心協力、勇承重載”的“橡膠品格”,攻克了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關。團隊先后承擔國家“七五”“八五”“十五”重大科技攻關項目子課題和國家支撐計劃及重點研發計劃子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省科技攻關項目和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省部級及企業等科研項目近百項。先后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山東省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中石化聯合會、中國物流聯合會、青島市及省教育廳科研獎勵30余項;發表論文400余篇,其中SCI、EI論文100余篇;授權發明專利近百項,PCT專利5項,美國授權發明專利1項;作為主編出版教材、專著4部。

        “我們在老師的指導下雖然也取得了一點成績,但平時實驗中難免會常常遇到挫折。每當這時,我就會想起邊慧光老師常勉勵我們的話——要做一個堅韌超彈的‘橡膠人’!然后,再次充滿信心地去迎接挑戰?!辈┦恳荒昙墝W生肖瑤笑著說。

        “老師真的是把我們當成自己的孩子來關愛”

        愛生如子,是記者在多年的采訪中經常聽老師們提到的一個詞。但是聽學生們當面講“老師真的是把我們當成自己的孩子來關愛”,這可著實是第一次。

        他們說,搞科研的過程中,最令人頭疼的是遇到難以突破的瓶頸期。這時老師們的鼓勵和陪伴,能釋放出溫暖而深沉的力量。碩士三年級學生孫啟坤告訴記者,之前他需要自學一個語言算法的軟件,但比較難好久都沒學會。尹老師看到他灰心喪氣的樣子說:“你把這個軟件拷給我,我陪你一塊兒學?!痹诶蠋煹闹笇?,他重拾信心,很快就有了進展。

        “我第一次做實驗的時候,是個周六。本來以為跟著師兄做就行了,沒想到李利老師也來了,還比我早到半小時?!备吆仆瑢W說,“那是我第一次用大型密煉機,李老師真的是一上午全程盯著我們,以防發生意外,我至今印象非常深刻?!?/p>

        2019年冬天,韓德上的視網膜出現裂孔,當時他很緊張,擔心會對視力造成嚴重影響。汪老師和邊老師得知后,多次詢問情況,去宿舍探望他。邊老師還開車載他去醫院,全程陪著他做激光手術?!皝碜詧F隊老師和同學們的關愛,讓我很感動,這個集體一直很溫暖?!?韓德上說。

        平日的實驗工作中,某些氣體可能會產生污染。為了保證學生們的身體健康,老師們早就給大家準備了最好的防毒面罩和口罩。汪老師經常在集體會議中開展安全教育,結合各地最新出現的實驗室安全事故案例,強調一定要杜絕隱患。

        疫情發生以來,實驗室一直高度重視疫情防控。從2020年初開始,就要求離青回家的學生必須持有效核酸報告才能返校。老師們常督促學生要盡快接種疫苗,時常詢問每名學生的疫苗接種情況。

        去年中秋節,學生們因疫情都留在學校沒回家,郭修瑞同學回憶說:“老師們為了照顧我們,也放棄了陪伴自己的父母和孩子,在學校跟我們一起聚餐過節,因為我們也是老師的家人。老師不光是嘴上說‘我們既是你們的老師,更是你們的朋友’,而是用實際行動讓我們充分感受到了這種真情?!?/p>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在老師們多年來的悉心指導和真心關愛下,學生們不僅逐漸形成了科技報國的人生志向,也掌握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本領。師生間構建起了民主平等、理解尊重、和諧融洽、良性互動的導學關系。相信高分子材料先進制造導學團隊將繼續在追求卓越之路上,實現科研新突破,譜寫育人新篇章。

        ——原載《青島科技大學報》947期第二版

        • 嶗山校區:

          山東省青島市松嶺路99號

        • 四方校區:

          山東省青島市鄭州路53號

        • 中德國際合作區(中德校區):

          山東省青島市西海岸新區辛安街道小清河路6號

        • 高密校區:

          山東省高密市杏壇西街1號

        • 濟南校區:

          山東省濟南市文化東路80號

           魯ICP備05001948號-1   魯公網安備 37021202000007號   青島市互聯網違法信息舉報中心
        ©2020青島科技大學   管理員郵箱:master@qust.edu.cn

        浙江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