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支從青島科技大學走出的團隊,第二批“山東省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綠色化工創新教師團隊傳續著學校特色學科優勢,在國家新舊動能轉換的大背景下,將綠色化工理念引入日常教學,發揮高??蒲衅脚_作用,不忘服務社會、服務產業使命,秉持新發展理念,為新舊動能轉換貢獻力量,為共建生態文明、建成美麗中國添磚加瓦,做綠水青山的堅定守護者。
在這支團隊中,有毅然放棄國外優越工作生活條件回國投身教育事業的知名學者、有科研成就等身的專家、有桃李滿天下的教學名師、更有品德高尚的黨員模范。團隊帶頭人、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李志波教授,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萬人計劃”,獲山東省泰山學者優勢學科團隊領軍人才支持、青島市創新領軍人才計劃支持,具有較高的學術造詣和較強的統籌規劃能力,能夠引領團隊科研協作和技術攻關,提升團隊的可持續發展能力。目前,團隊成員共有16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3人,1人獲批山東省泰山學者特聘教授,3人獲批泰山學者青年專家。團隊專業結構多樣,分工合作、協同發展,已成為一支由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帶領、以中青年教師為骨干力量的優秀團隊。他們用樸素的品格,樸實的精神,不滅的熱情,不懈的堅持,引領綠色化工領域創新,培養了大批優秀的青年教師;他們教書育人,撰寫教材、傳授知識,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是嚴師也是慈師;作為共產黨員,他們堅定共產主義信仰,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貢獻出自己的力量,用行動詮釋“要做對國家、對人民、對社會有用的人”。

科研對接行業 將綠色化工帶入千家萬戶
這是一支勇承重載的教師團隊。他們積極服務國家戰略要求,在化工、石油、環保等領域,在祖國經濟建設的天南地北,留下了深深的足跡和驕人的業績。
團隊面向國家、區域經濟發展重大需求和行業“卡脖子”的難題,在生物基材料、過程清潔生產、化工安全保障等方面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研發的系列以布洛芬為代表的解熱鎮痛藥高效清潔生產技術與裝備,產品“零缺陷”通過美國FDA和歐盟COS認證,每年為企業新增產值13.5億元,新增利稅3億余元,助力新華制藥成為全球生產規模最大、最具競爭力的布洛芬生產基地;研發的大型煤化工廢水酚氨回收成套技術,實現了高酚氨廢水的無害化與資源化處理,并成功應用于大唐國際等20余家大型煤化工企業,突破了制約煤化工發展的環保瓶頸,助力我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黨的十八大以來,團隊深化產學研合作,橫向過百萬項目12項,橫向經費累計8138.4萬元,為山東省乃至全國化工行業的技術創新和可持續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面對布洛芬現有產能不足的情況,朱兆友教授帶領的課題組經過近4年的攻關,終于實現了技術上的突破。他們積極開發過程工業的清潔生產集成技術,強化廢棄物減量化、資源化和安全化處置,有力地促進了傳統制藥與精細行業由“資源—產品—廢物”的單項生產方式向“資源—產品—廢物—再生資源—再生產品”的深層次循環式生產方式的轉變。談起研發過程,組員記憶尤深。夏天,在50℃高溫的車間里,他們24小時不間斷的進行現場調試,身上的衣服濕透了一遍又一遍,臉上掛滿了斗大的汗珠;冬天,車間里寒風刺骨,他們就靠在裝置旁,借助裝置散發的熱量取暖。就這樣,課題組克服困難,將系統工程方法引入到環境保護治理技術開發,實現了深層次循環式的綠色化工生產方式,為實現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戰略中生態環境全面改善的主要目標做出了貢獻。



探索育人新路 將綠色理念融入教學實際
這是一支誨人不倦的教師團隊。他們謹記為人師表的操守情懷,立德樹人、赤誠報國成為團隊厚重的底色。他們聚焦以“家國情懷、科學精神、創新實踐能力”為核心素養的人才培養目標,深挖綠色化工課程本身蘊含的“國計民生、創新報國、綠色環保、紅色基因”等思政元素,傾心打造學生喜愛的化工“金課”。黨的十八大以來,團隊獲山東省研究生教育課程思政示范課程1門,山東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獲評山東省優秀研究生導師2人;培養的學生獲山東省優秀碩士學位論文6篇、山東省專業學位研究生優秀實踐成果獎4項、山東省研究生優秀成果獎5項、山東省研究生優秀科技創新成果獎1項,這些優秀學子成為他們立德樹人、教書育人實效的鮮活典型。
多年來,團隊已經形成了由理論到實踐,再由實踐到理論的飛躍。他們注重培養學生的綠色發展理念和科技創新能力,成員們將在科研過程中接觸到的新理念新知識帶入到日常教學過程中,為學校乃至社會培育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人才。一切為了學生發展,一切為了能力提升,以田文德教授為代表的團隊成員長期指導學生參加各類學科競賽,在學生創新能力培養中取得了顯著效果,他們不僅親自指導學生,更是開創性的在學校創立精英計劃,為學生參加專業性強的學科競賽助力。通過在校學生自愿加入、重重篩選的方式,形成梯次明顯、能力多樣、優勢突出的精英小組。小組內既有研究生又有本科生,小組成員“傳幫帶”,學生在團隊中各展所長,在實踐中融入綠色化工理念,深入探索專業知識并熟練掌握,不斷探索著專業領域的廣闊知識。培養出來的學生或成為了中科院化物所、過程所等科研院所科研骨干,或成為了萬華化學、齊魯石化等國內知名化工企業的中堅力量和優秀員工。同時,團隊以艱苦創業精神引導學生到企業一線建功立業。比如,就職企業一線的孫曉偉同學作為水性涂料研發工程師,充分發揮專業優勢,攻堅克難,在環境友好型涂料的研發上實現新突破。他們培養的學生既有堅定的政治信念,又有扎實的專業技能和創新意識,普遍受到用人單位的好評。
熱愛科研,獻身科研,將科研深入行業,讓學術對接產業,以前瞻性和開放性的態度激發內生動力和發展活力,是綠色化工創新教師團隊始終堅持的初心和方向。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將教書育人擺在首要位置,以德育為先、實踐育人為模式促進學生全方位發展,是綠色化工創新教師團隊始終秉承的信念與堅持。
團隊負責人李志波教授說:“我們正處于中國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時期,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是黨中央向我們提出的時代任務。我們將努力奮斗,以黃大年同志為榜樣,扎根科研一線,戮力攻堅突破,努力解決綠色化工行業難題,服務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繼續為國家‘綠色化工產業發展’和‘化工科技自立自強’貢獻智慧和力量?!?/p>
——原載《青島科技大學報》928期第二版